影评比赛评审奖:毛紫蒨 / 白里透红——电影《黄金时代》影评

【第三十五届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影评组评审奖】
白里透红——电影《黄金时代》影评
文 /毛紫蒨

黄金时代》曝萧红哭泣剧照导演许鞍华不准汤唯放开哭– Mtime时光网
图:电影海报(摘自网络 http://news.mtime.com/2014/09/17/1531739.html )


去年在北平,正是吃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却是和青杏一般的滋味。

无意间发现的句行,牵引出两个人的邂逅,也为这段有缘无份,埋下伏笔。《黄金时代》片长三小时,其篇幅却不是短短一个下午就能品味消化的。电影的镜头,恰如萧红的记忆,那些成长经历,弟弟的眼睛,父亲的冷漠,伴随着匆匆画面和旁白呼啸而过,独留片尾与祖父在花园采花的零碎,勾勒出童年仅有的温度。后来的离家出走,投靠昔日未婚夫,再到被他抛弃,那些画面都是轻飘飘的,是萧红不想回顾的过去。第一个落脚的镜头,是萧军和萧红相遇的时候。萧红和萧军对坐,萧红挺着肚子坐在桌上,稍稍俯视着萧军。窗外的光泄入暗沉的房,预示二人的相遇夹着希望。萧军从皱纸上读出了萧红的才华,此时萧军望着萧红的视角是微昂的,视觉的角度描画了老年萧军的一句话,“她是我见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

影片以讲述萧红生平故事为主轴,看似在描写天才女作家的一生,但其初衷更像在描绘一个平凡女人走过的漫漫人生路。萧红的爱情是纯粹的,她和萧军喝酒吃肉,袋里有着几张钞票,两人携臂走在大街上,街灯垂眉在冬夜中洒下温暖,这就是萧红的幸福。二人的恋情也让萧红结识了萧军的朋友,一行人相携横街而过,那段日子大概是萧红最快乐的时候。然吃过了青杏,马上就要尝到青杏的酸涩了。二萧初识时,萧军曾说他的爱情是直接的,“爱便爱,不爱便丢开。”但情到深处,萧军却无法阔达干脆,内心的男女尊卑,那触而不及的创作才华,在他心里打了一个解不开的结,而后越系越紧。第一次出口的矛盾,是萧红在昏黄灯光笼罩着的床上,问低眉写作的萧军,当初若不是那诗行,二人的命运是否还会交错。与其说是文艺爱情片,电影更像一部写实纪录片,片中的场景情节,都是从萧红遗留世间的文字,文友们的旁述以及老年萧军的追忆取材而成的。画面走着,萧红从旁说着,声音柔而沉,述者的脸庞应该是苍白沧桑的,犹如文友和萧军的多番提及。二萧往事,陈年过去,都成了故事,由见证过的人,对着镜头,对着我们,轻轻地说起,故人的往事。拍摄手法新颖,访谈情节仿佛演员与观众的隔空对话。

电影渐入深处,二萧的关系也无可避免地越走越绷。人性矛盾,萧军对萧红的爱慕因才华而生,也因才华而灭。二人初识,萧红是卑微的,她生存的理由仅仅是世间还有牵挂让她死不瞑目。而后萧红结识了张梅林、蒋锡金、黄源、鲁迅等文友,众人无不被她的才华所惊叹,或言,萧军的文笔乃后天刻苦,而萧红的字更接近文学的本质,那笔下的贫苦与落寞是天赋所赐,难能可贵。文学路上,萧红走向了她的黄金时代,爱情路上,她却在落坡道上滚得遍体鳞伤,萧红说出“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时,那语气近乎反讽。电影描写矛盾的角度,不在动而在静。那些萧军背叛出轨的画面于萧红无关紧要,而她独自在日本大街上流连的孤独,恰才让她心碎。她走过书店,却因无心看书又折返了。她祈愿着能寻一处安静写作,可萧军的离去却让那安静成了寂寞。她渴求自由,却一次次任由自己为爱情枷锁,汪恩甲如此,萧军如此。丁玲入境,她的视觉更深一步描绘了萧红作为女人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她说萧红的文字温婉,而她的言谈却十分直接,恰如她的纯粹。丁玲预示萧红红颜薄命,莫不是看出了多年的坎坷流浪,把萧红消磨成潺弱。那萧红是爱情的囚徒,门就在后方,一生追求自由的她却为了情字不愿转身。

一番挣扎,萧红终屈服于婚姻,委身端木。她无力再与命运争斗,只求一场白头偕老。她与萧军分开的情节,影片以两种结果呈现,却更着重于后者,或许那羞辱式的终结,更能刻画出萧军的大男人主义,以及那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成婚后,镜头里的二人若即若离;婚礼上,二人并列,却稍显拘谨。萧红与端木相拥的画面,也不足萧红跟在萧军身边半点甜蜜。二人的疏离渐成痛苦,但萧红都不在意了,“筋骨若疼得厉害,皮肤流点血,也就不算什么。”。萧红失去孩子,失去与萧军最后的联系,当她得知萧军已婚,目睹黑白照片里的二人,她终究又败一次,仓皇转身而逃,那门一关,拍出一声响。当日的羞辱,情人的嫉妒,萧军的愤怒或许不在于情,而在于才。他恨萧红的才华横溢,恨他当日未能料到那小小青杏竟能开枝散叶,恨他自己刻苦多年终不如萧红成就,恨他《八月的乡村》在萧红的《生死场》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他把内心的恨转换成终生惩判,判萧红一场痛彻心扉,也判自己一场追忆不及。

战争兵临城下,爆炸连连,人民如巨掌下的蚁,四散窜逃。卧病在床的萧红身受惊吓,内心却未受惊扰。她不怕死,这世间已没有什么让她死不瞑目了。病重之际,她只是惋惜女人的宿命。那些文章,兴许以后都没人会看了,但一女多男的绯闻,会永远流传。战事当前,她写着童年与祖父相处的时光,那花园里的花,享受了一个春天的自由,却在秋临之时,无可避免地萎靡了,如命,如她。战事后,文风四起,人们开始关注这废墟中的一朵花。漫漫长战,写的都是乱世悲苦,唯有萧红的文字,在百孔千疮中走出一片花园,轻轻安抚着战乱的伤口。

片尾的镜头又回到了萧红的出生地,回到了萧红跟在萧军身边的时光,宛如她弥留的记忆。影片鲜有背景配乐,因为影片本身就是一首悠悠长歌,那旋律的委婉,可在萧红惆怅的声音听出。友人口中的故事,抚过琴弦,声声扣心。影片沉寂,部分情节以旁白带出,需耐心品味方能回甘。然女人在爱情中的宿命,封建时代过去但封建思想依然残存的主题为整部电影抹上光彩,它仿如萧红的文字,是在暗沉背景中盛开的灿烂。电影的总结就如主题剧照一般,萧红看似孤身徘徊白雪茫茫中,遍地缭乱,实则立于白纸之上,大地铺满她的墨迹。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书评比赛金奖:王婷婷 / 被忽略的面貌:西西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的女性解读

书评比赛入围奖:郑荣健 / 英美文化的美丽差距——《查令十字路84号》书评

影评比赛金奖:丘凯文 / 恶的完成——电影《告白》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