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比赛入围奖:郑荣健 / 英美文化的美丽差距——《查令十字路84号》书评

【第三十五届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书评组入围奖】
英美文化的美丽差距——《查令十字路84号》书评
文 /郑荣健

樂讀筆記| 请代我献上一吻:查令十字街84号
图: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与柯恩书店,摘自网络

   
《查令十字街84号》讲述一个自由作家海莲,在美国纽约找遍了各地书店,却找不到她钟爱的英国文学书籍。一次,她在报章上看见一间英国伦敦二手书店的广告——马克与柯恩书店。海莲看见这家书店提供外地邮寄服务,于是联络上书店的经理——法兰克。自此,这场横跨两地文化的友谊,就在买书与卖书之间展开,一直延续20年,直到法兰克去世为止。
   在这20年间,两人均以书信交流。在这些书信来往的内容之中,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虽然两人同是以英语交流,但海莲的血液里流窜着美国开放的文化,而法兰克则秉持着英国传统的文化。两种文化的交流,迸发出异样的火花。

性格
   “今天收到您们寄来的书,史蒂文生的书真是漂亮!把它放进我用水果箱权充的书架里,实在太委屈它……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叫人打心里头舒服……您们可否行行好?下回将书价换算成美金……要我把英镑换算成美金真是阿弥陀佛。”
海莲继承了美国乐观开朗、热情活泼与无拘无束的文化。海莲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常常直话直说、毫不讳言,偶尔还会穿插一些美式幽默
“我们非常高兴您如此喜欢那本史蒂文生的书……同时依照您的嘱咐,(我们)将书款分别以英镑与美金计算。我们期盼您也喜欢此次寄去的两本书。”
相反地,法兰克充分展现了英国人矜持、含蓄内敛、拘谨和注重礼节的文化。他的遣词用字通常经过深思熟虑,且会预先构思与整理。

生活态度
美国人的随心所欲,平时不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直到问题迫在眉睫时,才慌乱地去应对处理。
这体现在海莲身上,她平时喜欢抽烟喝酒,没有照顾好身体,直到牙齿全坏掉了,最后只有两个选择,“要嘛乖乖装上牙套,要不然就得全部拔光。”
英国人则懂得谨慎计划,他们会妥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耐心地存钱买一部车子,虽然最后也只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他们相信着,计划后虽然无法诸事顺利,但至少不会过于偏离既定的目标方向。

饮食文化
美国在饮食方面要求快速且方便,食物的准备方式也尽量精简,进而削去了许多繁冗的步骤;而在英国,哪怕同一道菜,也可以有许多种准备方式。
就像赛西儿教导海莲做约克夏布丁时说:“方法不止一种,妈妈和我一致认为下面这个方法对你而言应该是最简单的。”虽说最简单,英国在饮食方面非常注重细节:“……在大碗公里充分搅拌……摆进冰箱几个小时……在肉烤好前一个半钟头,浇一点儿肉汁在铁盘上……”从这些烹调的步骤可以看出,英国人的个性非常严谨。

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受到身边的人事物,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海莲在美国出生,在美国成长,她的兴趣自然受到在地的影响。
美国人普遍上喜欢观赏棒球比赛。受到熏陶的海莲也非常热衷于棒球比赛,尤其喜爱布鲁克林道奇队(现在的洛杉矶道奇队)。海莲喜爱这支棒球队的程度甚至到了“如果他们打输了比赛,(她)也不想活了”。
然而,比起棒球比赛,英国人更迷恋足球比赛。法兰克就像大部分的英国人,他热衷于足球比赛,而他心爱的球队是热刺队(托登罕足球队)。

看待表象的态度
有一次,法兰克的妻子给海莲寄了一张全家福。她在信中提到法兰克拍了好几张照片,却始终认为照片不比真人来得好看。
还有一次,书店员工曾尝试揣摩海莲的长相。他们猜想,喜欢看书的海莲是一个“年轻、有教养且长相聪慧”,又或者是一个“学究型的人”。
然而,海莲并没有寄照片去消解他们的猜疑,只是在回信中写道:“我非但一丁点儿学问都没有,连大学也没上过哩!……至于我的长相,大概就跟百老汇街上的化子(乞丐)一样‘聪慧’吧!”之后就转到别的话题去了。
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英国人希望让对方看到自己最好看的一面,甚至会为对方“勾勒”出外貌;相对的,海莲仅仅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自嘲自己的长相。在这些事情里,可以看见英国人比美国人相对重视外表。

工作性质
英国人的工作性质只有两种,要不打一份工,不然就自己成为老板。
这是传统的工作方式,马克与柯恩书店里的每个人都乐于保持这种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等级观念
在美国,“自由工作者”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海莲是一个自由工作者,她不受雇于任何一间公司,和公司之间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因此她拥有更多的自由。这代表着美国人不局限于传统,勇于突破传统,走出一个新的格局。

生活步调
“法兰克!你在干嘛?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我好整以暇,等着这些书来陪我过四旬齐,结果你连个影儿也没寄来……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正搞不懂你们是怎样做生意的!”
海莲的语调彰显了美国人讲求效率、注重结果、以及后天养成的典型急性子性格。英国人则比较按部就班,这并不是说英国人怠慢,只是相比美国人飞速的生活节奏,英国人的步伐明显地被比了下去。

结语
我想这本书最美的地方是,即使在文化上出现的巨大差异,两国人民依然互相扶持、礼尚往来。海莲不求回报地给马克与柯恩书店员工们送上粮食,在英国战后急缺食粮的时代,确保他们拥有三餐的温饱。法兰克则不辞劳累、到处奔波,只为海莲寻找她想要的书。
因双方怀着包容与关爱的心,文化乃至国籍的差异此时变得无关紧要。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实在值得我的敬佩与学习。
《查令十字街84号》看似普通的书信来往,在日常的琐碎里,却让我们看见了许多的人情味,还有人与人之间良善的本质。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热爱书、喜欢阅读,以及相信世界因阅读而美好的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书评比赛金奖:王婷婷 / 被忽略的面貌:西西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的女性解读

影评比赛金奖:丘凯文 / 恶的完成——电影《告白》影评